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脑声问答(3)期丨小鼠社交恐惧模型(social phobiaSP)如何建立与评估?

时间:2025-06-16 03:50 点击次数:178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又称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指对某些社交情境过度的恐惧,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型。采用选择性足底电击的方式,使小鼠特异性地对与同类接触的行为产生恐惧。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条件性社交刺激(conditioned social stimulus,CSS)组和非社交刺激(non-social stimulus,NSS)组,每组10只。条件性电击诱导前,小鼠至少孤养7 d,以增强其社交动机。饲养环境适应(5天):在这个阶段,小鼠将从多只同笼饲养转换为单只饲养,以让小鼠提前适应模型建立后动物的饲养环境;

  造模环境适应(1天):在此阶段,小鼠将自由探索造模环境10分钟,以让小鼠明白造模环境本身是安全的,这可以让小鼠更好地建立对社交刺激的恐惧而不是对环境的恐惧。

  造模(1天):在这个阶段,每当小鼠同刺激鼠社交的时候就给与足底电击,以在小鼠中诱导出社交恐惧表现。首先将实验小鼠放入条件性恐惧箱内适应环境3 min;而后将一只空鼠笼(由黑色金属网制成,为底面直径8cm,高9cm的圆柱体)放入条件性恐惧箱3min,令实验小鼠自由接触;最后,在同样的鼠笼中放入一只与实验小鼠体重相当的同类小鼠(社交诱导鼠),并放入条件性恐惧箱,替换空鼠笼,最长放置6min。密切观察CSS组实验小鼠的行为活动,每次在其主动接触社交诱导鼠同时,给予足底电击1次(0.7 mA,持续 1s),而在其接触鼠笼时不给予电击。当CSS组小鼠持续2min不再接触社交诱导鼠,或遭足底电击达到5次时,则诱导终止。NSS组实验小鼠以同样的方式与社交诱导鼠接触,但不给予任何电击刺激。诱导结束后,各组动物放回原饲养笼继续孤养。

  于诱导后d2和d15,分别对条件性足底电击诱发的小鼠社交恐惧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社交探究行为检测。在行为检测前一天,将空鼠笼放入实验小鼠的饲养箱内过夜,以排除非社交应激因素的干扰。为减少无关应激干扰,社交探究行为检测在实验小鼠各自饲养笼内进行,饲养笼由棕色有机玻璃制成,25cm×15cm×15cm,顶部为不锈钢栅笼盖,底部铺以厚度为1~2cm的锯末。测试共分4个时段,每段持续3min,间隔2min,每一时段将装有社交诱导鼠的鼠笼放入饲养箱一端的中间位置,每次更换一只陌生的社交诱导鼠。距离鼠笼边缘3cm内的区域即为社交探究区域。观察指标为每时段实验小鼠在社交探究区域内停留时间百分比[(累计停留时间 /180s)×100%]。

  行为学测试(1天):在该阶段,小鼠的社交恐惧程度将在社交偏好-回避范式(the social preference-avoidance test)或三箱社交范式(the three-chamber social interaction test)中检测。统计对刺激鼠的探索时间、探索次数和速度;对于三室社交互动测试,计算平均嗅探持续时间。为评估实验小鼠是否伴随广泛性焦虑或抑郁样行为,可在条件性足底电击后d3、d4、d5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箱穿梭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

  电击前及实验过程中持续孤养,可以增强小鼠的社交接触动机,提高模型成功率。

  在社交探究过程中,每次更换陌生的社交诱导鼠,可避免恐惧行为指向某一特定个体,从而确保社交恐惧的泛化特征。

  3.赵楠,张黎明,李云峰.小鼠条件性电击社交恐惧行为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神经药理学报,2014,4(04):15-19.

Copyright © 2025 首页-杜邦娱乐注册-「平台品质引领发展,专注成就未来」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